企业中,数字化转型常遭遇到员工抵触!
- 数字化转型
- 2023-07-14
- 1116热度
- 0评论
这句问话中实际上暗含了一个立场和逻辑,即应避免该搞数字化,因为即使搞了,员工也会因为水平跟不上而抵制,最终还是搞不成,得不偿失。
关于这一问题,我想先呈现出我们的结论: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遭遇员工抵制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,这个时候企业一把手需要发挥变革领导力和战略定力,拿出决心和勇气,将转型坚定不移的推行到底。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有丝毫的畏首畏尾、游移不决,企业高层对于转型哪怕只是些许的怀疑和畏缩,这种态度也很容易在被放大后传递给员工,进而造成数字化转型全盘夭折的结果。
关于数字化转型,首先,我们一定要理解一点,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,既然是变革,那么必然就会遭到一部分人的抵制和反对。也就是说,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遭到部分员工的抵制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。
我们在数字化转型启动前,在做数字化转型规划时,就必需按照变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规划转型,建立数字化转型的变革愿景,并且将愿景清晰的传递给从高层到基层的所有员工。
同时,我们要预判有哪些员工可能会出于什么原因抵制变革,常见的抵制变革的原因包括:原有的权力被削减、利益受损、工作量增加、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、要改变熟悉的工作方式和习惯、责任变重等等。
在做出全面、精准的预判的基础上,我们需要提前做好预案,规划出一系列的配套措施。包括变革愿景的沟通传递、干系人利益的充分保障、通过“速赢”项目增强员工对于变革的信心,以及主动的关怀、沟通,教育与培训等等。
通过上述举措的综合运用,实际上是可以有效的消除员工的抵制情绪,化抵触为支持,不断扩大变革同盟军的队伍和力量,最终实现成功的数字化转型的。
现实中,凡是遭到员工大规模抵制的数字化转型,可以说一定都是在变革管理规划上出现了严重缺失,对于可能存在的抵制缺乏预判和预案。当抵制真实发生时,企业高层又产生了一定的恐慌和怀疑的情绪。
从历史上看,所有的变革全部都遭遇过大规模抵制,没有例外。很多变革,哪怕是对干系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也同样如此。
辛亥革命后,剪掉象征耻辱、落后的辫子本是一个文明、进步的举措,但是有大量的人反对剪掉辫子,拼命挣扎、抵制;
英国在最初引入蒸汽机、织布机等现代机械时,工人们因担心失去工作而通过砸毁机器等方式来表达反对;
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引入食肉类、喝牛奶的饮食习惯,但这一变革遭到了无数人的抵制,理由是日本人是吃大米的民族;
日本在明治维新后,对原有的武士阶层采取了废刀、废除特权和俸禄的措施,但遭到了武士阶层的集体反对,很多武士集结起来,发动叛乱;
日本在启动义务教育时,立法规定学龄儿童必需进入学校接受教育,但是有大量的家长拒绝将子女送入学校接受教育;
从上面这些例子中,我们可以看出,在变革中遭遇抵制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。我们需要对变革中出现的抵制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,通过采取各种举措,努力化解抵制,不断扩大变革支持者的队伍和力量,将变革进行到底。对于坚决抵制变革,无法通过沟通等措施解决的,需要果断采取包括换人等在内的措施。
1985年,在进行百万大裁军时,很多部队领导不服,抵制变革。对此,邓小平只讲了一句话:“头头不通调头头!”
同样,华为在引入IBM的IPD变革时也有一批高层坚决的抵制变革,对此,在沟通无效后,任正非坚定的采取了换人的措施,保证了变革的成功。
最后,让我们来总结一下:
1.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定会遭遇抵制,这个时候企业高层一定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战略定力,绝不能产生丝毫退缩情绪,要坚定的将变革进行到底。
2.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变革,我们需要用变革的方法论来进行规划和管理。通过正确运用变革管理的方法,我们可以有效的化解和消除抵制,扩大同盟者队伍,获取广泛支持,从而保证转型的成功。